老祖宗都爱搞“黄色”,现在怎么不让了? | 循迹晓讲
循迹 ·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主讲:赛艇队长
策划:赛艇队长
责编:马戏团长
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
1982年,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,欧美和港台流行音乐也进入了大众生活。这对一些听了一辈子“订制歌曲”的人来说,这些从资本主义世界流入的歌曲简直是害人的“靡靡之音”,“精神腐蚀剂”。
当真是“叔可忍婶不可忍”,于是,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音乐人编纂一本奇书《怎样鉴别黄色歌曲》。
◇ 《怎样鉴别黄色歌曲》书影
搞笑的是,当年这些书中严词批评的一些“黄色歌曲”,如今已经成为了“时代经典”,这本书也成了时代笑话。一提到黄(H)色(S),估计各位可能蠢蠢欲动,寻思循迹什么时候尺度这么大了?
◇ 我不是,我没有,别瞎说
先别激动,今天是提一嘴HS,不是真要搞HS,我这样的搞HS谁看啊。HS本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色彩,为什么会被加上了这么多含义,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在我国古代文献中,HS始终是代表幸运和吉祥,人们占卜会把算出来的好日子叫做“黄道吉日”,阴阳学说里有“五行”和“五方”,五行中的土和五方里的中央都是拿HS代表。
从隋朝开始,帝王们都逐渐开始着黄袍。到了唐高祖李渊时,朝廷颁布诏令,禁止平民着黄袍。不仅是皇帝所穿的龙袍属HS,就连宫殿、庙宇、器皿、诏书等都以黄为贵。
◇ 上图唐太宗李世民画像,下图明成祖朱棣画像
此后的几百年,中原王朝一直奉行HS崇拜,到了满清,“尚黄”思潮更是表现的无以复加,如八旗之中的上三旗即分别为镶黄、正黄,此外,规定了皇帝使用明黄,皇室成员使用杏黄,而老百姓则根本不能接触HS。
不光是封建统治者喜欢HS,要推翻统治者的革命党也喜欢,他们受种族理论的影响,以黄种人为自豪,当时的革命者之间流行着一种“尚黄”文化,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战友黄轸更名为黄兴,写出来《警世钟》《猛回头》的革命家陈天华笔名为思黄,北洋时期教育总长章士钊的笔名黄中黄等等。
这样看来,以我们老祖宗的思想基础,HS不会含有今天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含义。事实上,造成这种结局肯定是受外国文化影响。
◇ 犹大亲吻耶稣
在西方,HS一开始就是一个贬义词,早在《圣经》故事中,身着黄衣的犹大背叛了耶稣,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中,异教徒的形象通常是穿黄色服装,手中拿着黄色的十字架和黄色的蜡烛。
到19世纪末期,接连几次事件让HS基本坐实了丑陋的形象,1877年法国一家工厂的工人准备发起罢工来给自己争取涨工资,一般这种罢工行为是工会组织的,他们在这方面比较专业,知道怎么罢工提出什么条件,让双方打成一种妥协,工人也愿意听工会的指挥,对他们没那么多警惕心。
没想到工厂主收买了工会让他们在中间瞎搅和,最终罢工没达到目的,于是愤怒的工人打破了工会的窗户,事后工会用黄纸糊补,因此这家工会被称为“HS工会”。后来HS工会就是指和资本家同流合污,出卖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。
◇ 1894年的《黄杂志》
另一件事是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,名字就叫作《H杂志》。围绕着这一杂志,聚集了一批具有文艺倾向的诗人、画家、小说家和散文家等。
由于这些人的风格较为低沉、消极,故而被称为“颓废派”。而在他们的作品中,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成人情节的内容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,但尺度并不算大,比如说他们要是写西门庆和潘金莲约会,顶多能像《水浒传》那么写,绝对写不到《金瓶梅》的水平。随着时间的发展,杂志的风评逐渐发生了变化。
1895年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因为涉嫌泡了一位大贵族家的儿子被抓,在当时同性恋可是绝对伤风败俗。根据报纸报道,就在王尔德被捕的时候,他正好在看一本《H杂志》。所谓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”,连带着人们认为《H杂志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就这样,《H杂志》的名誉大大受到伤害,有些激进的群众甚至聚集到杂志社门口,一同打砸才算解气。自此HS又有了颓废,同性恋,作奸犯科的寓意。
◇ 约瑟夫·普利策(Joseph Pulitzer)
差不多同一个时间,美国新闻界大亨普利策又为HS的污名化推波助澜,现在新闻界有一个奖叫“普利策新闻奖”,等同于新闻界的诺贝尔奖,你就可以想象这个人的影响力。
普利策意识到芸芸众生、广大的劳动群众才是报纸的吸金主力,所以,为了迎合普罗大众的趣味,他请来漫画家在《纽约世界报》里面刊登漫画《黄孩子》。这部漫画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小孩穿着黄衣服,以他的口吻讲述纽约社会发生的各种离奇案件,这些案件主要是抢劫、偷窃、凶杀,通奸等等。没想到这种“低级内容”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销量,一路狂奔,普利策因此声名大噪。
◇ 由画家理查德·奥特考特(R.F. Outcault)创作的“黄孩子”
普利策成名后,一个叫赫斯特的人创办了《纽约新闻报》,然后挖墙脚。然后两个人为了流量就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斗,两家都以黄孩子为旗号,为了抢销量,大肆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鲜事:像什么去世两年的老太为何起死回生,数百头母猪为何半夜惨叫,女生宿舍为何频频失窃,在这一切的背后,到底是人性的扭曲,还是道德的沦丧?在这种恶性竞争下,人们开始把那些空洞、没营养、只是内容刺激的报刊杂志叫做“HS新闻”,在这之后人们开始以“HS”通称那些低级内容的东西。
◇ 黄孩子漫画中的李鸿章
◇ 19世纪末,漫画家讽刺普利策与赫斯特的黄色新闻将美国推向战争
民国初年,“HS新闻”这个词首次传入中国,当时的媒体把HS新闻解释为:“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、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低级趣味的新闻”。此时的“HS”只是泛指当时社会上吸引眼球的文化内容,并没有针对某一领域。
但是你想,低级趣味说白了不还是那么点东西,长舌妇讨论家长里短讨论到最后还是张大姐和赵大哥那点破事,因此到上世纪40年代,HS新闻就从吸引人眼球的社会新闻逐渐变为报道桃色事件的新闻。
当时有人将各类新闻按色彩进行分类,那些歌功颂德、颠倒黑白的叫白色新闻,讲内幕的叫“黑色新闻”,而“HS新闻”成为“桃色新闻”的代名词。那HS自然也就被局限到了色情的领域里,等抗战结束后,人们刚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,特别需要给紧绷了好几年的神经找乐子,色情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放松方式,一时间“HS刊物”、“HS音乐”、“HS电影”、“HS文学”相继出现,今天人们熟悉的“扫黄”也在这一时期问世,1946年在香港的报纸上就曾提出,对于社会上泛滥的色情、堕落、荒淫的HS污流,“必须作尽情的‘扫荡’!”至此“HS”的色情内涵基本定型。
◇ 真正搞HS的休·海夫纳创办的《花花公子》仅售价50美分
总的来说,“HS”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含义,要是放在几百年前搞HS肯定是杀头的罪过;放在一百年前满口HS的话,没准别人还能拿你当民族主义者,爱国志士;不过现在你要是公开说这玩意,那别人就得拿你当臭流氓了。
*本文首发于「循迹晓讲」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*配图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后台联系删除
(END)
◇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
★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,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,讲自己的漫聊,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。
★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?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?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?有录制过的小片,Volg,写过的讲稿,欢迎给我们投喂。
★投喂方式:添加微信号:readrenxin,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。
●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●
俄国人酗酒,都是沙皇“灌”出来的?| 循迹晓讲
俄乌一打仗,为啥全球人跟着饿肚子?| 循迹晓讲
皇城司:战五渣版大宋“锦衣卫” | 循迹晓讲
苏联“英雄母亲”:为了祖国,请献出你的孩子 | 循迹晓讲